孤独症孩子需要你为他做的6件小事
大家都知道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有1/2的孩子预后都会相对较差。未来孩子能力的提升,一方面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症状的严重程度,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家长对孩子干预训练的坚持性和持续性。面对诊断,家长们有不同的心态:
大家都知道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有1/2的孩子预后都会相对较差。未来孩子能力的提升,一方面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症状的严重程度,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家长对孩子干预训练的坚持性和持续性。面对诊断,家长们有不同的心态:
感觉加工能力的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群体突出的临床特征之一。超过90%的ASD个体存在异常的感觉体验,这些与感觉相关的症状早在婴幼儿期就会出现,涉及视、听、味、嗅、触等各个感官通道,且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认知社会功能
自闭症儿童上学难不仅是家长操心的头等大事,更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。针对这一难题,世界各国都是怎么做的,对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又有哪些启示呢?
杨涵,常州天爱自闭症职业学校(以下简称:天爱)校长杨建军(点击阅读:11年向社会募集1.3亿:他只是为了自闭症儿子!)之子,生于1998年寒冬,3岁时在南京脑科医院确诊为重度自闭症,且伴随脑瘫。
当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,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无助和痛苦,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日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,家长朋友们往往会操之过急,反而陷入一些自闭症干预的误区!
如果要全面安排孩子一天的结构化教学,家长应首先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、学习目标、兴趣等,事先做好课程的安排和设计。课程的形式通常有:个别辅导、游戏课、运动课、点心课、音乐课、个人工作等。待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,也可以搞点创新,设置家务课、看电视、画画等内容。